
“善易者不卜”本義與新解
2025年08月13日 點擊:24
(王相山 2025年02月27日 )
古人曰:“善易者不卜。”學術界通常把這句話解釋為“通曉易理,無需占卜”的意思。說一個真正精通《易經》道理的人,已經掌握了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,掌握了《易經》簡易、變易、不易的奧秘,通過觀察和分析就能直接判斷出結果,故不需要借助占卜。儼然把這句話包裝成了得道大師抬高身價的密語。
這樣的解釋,靠譜嗎?不靠譜。這樣的解釋早離了本義,純屬意淫式的說辭。
要知道“善易者不卜”的真實含義,我們必須溯其源,知其本,而不能人云亦云,以訛傳訛。“善易者不卜”的意思,最早出自孔子的《論語·子路》: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’善夫!”孔子又在評論《周易·恒卦》爻辭時說:“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不占而已矣。”
孔子講了兩層意思:
一是強調“人而無恒,不可作巫醫”。學術界者把這個“恒”解釋成了“恒心”之“恒”,說無恒心的人不可以做良醫(易)。這是什么鬼話,你若屁都不懂不精,只有個恒心就成良醫(易)了?此“恒”實為《道德經》“恒道”之“恒”,恒道,是規律,是大道,準確的說是精通易(醫)理,通曉大道。易醫一家,不懂易(醫)術之道的人不配作良醫(易巫)。
二是“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不占而已矣。”這個“恒”,是《易經·恒卦》之“恒”,乃“恒德”之恒,德行高尚方為恒德,延伸開來,才有“恒心”的意思,要恒久地修行。意思是你雖然精通了醫(易)之道,但德行不高尚,缺乏“恒其德”之心,給客人占卜,難免會兼帶私心,就會遭受客人的羞辱。避免羞辱的辦法也很簡單,“不占而已”。當然,也含有對德行不好的人不給占卜的意思,因為對德行不好的人,占卜結果無益于指引其行為,一旦他沒有得到你占卜的結果,同樣會羞辱你。
簡單總結孔子的話,實際就兩層意思:一是要精通“恒道”,易醫一家,占卜行醫的人必須精通易醫之大道;二是要有“恒德”,必須德行高尚,有持久的修為,你才能給人占卜。可見,孔子的“不占”理念,壓根就沒有精通了易道就不占卜的意思,恰恰相反,是說你不精通易道,無高尚品德,才不能給人占卜,否則,會遭人羞辱與占卜的反噬。再把孔子的話濃縮為一句是說:學藝不精、德行不恒的人,不能占卜。
“善易者不卜”,是荀子對孔子“不占”思想的進一步提煉、深化與發展。語出荀子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善為《詩》者不說,善為《易》者不占,善為《禮》者不相,其心同也。”意思是精通《詩經》的人不會到處炫耀,精通《易經》的人不會熱衷于占卜,精通《禮》的人不會輔相他人充當司儀。他們的謙卑仁愛之心是相同的。所以,我們要理解“善易者不卜”,必須結合上下文去理解,不能斷章取義。
這三句,前兩句意思很淺顯,第三句“善為《禮》者不相”,好多人可能不明白。這是儒家留傳下來的、直到今天我們還時時在用的禮義。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流行著沒有,但我們老家古浪,在農村遇紅、白喜事,敬神,安神,開譜,都要請師爺來當司儀,主持祭祀之禮,寫祭文,讀祭文。師爺,就是那些當過老師的退休老人,或村子里知書達禮、會寫祭文、德高望重之人。在這些儀式上,往往可能道家與儒家同臺,道家行道家的法事與禮儀,儒家行儒家的禮儀,各不相犯。這就是荀子所說的“相”。這樣的儀式上,當師爺得由人家來請,才能出馬,不能因你讀過書,教過書,自以為能行,就主動爭著去當師爺,而是要有謙卑的態度。人家不請不出馬,更不要有別的想法。這就是荀子說的不相之德。
俗話說“滿瓶子不響,半瓶子咣當。”真正有大智慧、大德行的專家是不語的,唯有半吊子才會語不驚人死不休,處處炫耀自已的本事。這是對易醫道德水平的進一步要求。意思是越精通易經,越知道易醫大道的人,越謙卑低調,虛懷若谷,德行高尚,不會有事無事便去炫耀,占卜,當師爺,深怕人不知道你懂醫(易)一樣。這種對道德品質的要求,與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。生活中,這樣的體會每個人都有,越是大領導,越是有大學問的人,為人處事越隨和,越平易近人,越有謙卑之德;只有那些官小位卑、腹中才學空空的人,才會在人面前裝模作樣,昂首挺胸,給人一種高高在上、什么都懂的樣子。
可見,荀子“善易者不卜”的本義,并不單純是通常人云亦云的精通《易經》的人無需占卜即可預知命運,這種忽悠人的解釋,而是從方法論的層面,進一步指出了“善易者”的境界,對“善易者”樹了標桿和規矩。
什么叫“善易者”?就是易精、德高、謙卑之君子。
什么叫“不占”?就是君子占卜要守的規矩和行為規范。
首先,作一個“善易者”的君子,要做到如下三條。
一是精通易道,通曉大道。只有精通易理,掌握了《易經》“簡易、變易、不易”的規律,能夠通過觀察天地運行規律直接推導結果,才能給人占卜。客人呢,如果也知《易經》簡易、不易、變易的道理,還有很好的德行,那就更好。你給了建議,他不一定死板照你的話去做,而是會結合自已的實際,做出獨立的思考與判斷。當年康熙帝征討噶爾丹時,欽天監占得兇兆,不宜出兵,但康熙仍然選擇果斷出兵,因其深諳“兇象指敵非己”的易理,最終大勝,印證了此理。命理也一樣,精通理論,打好扎實的基礎,是為人算命的前提。
二是德行高尚,為人為公。荀子提出“善為《易》者不占”的核心在于強調人的道德修養與境界,堅守人文關懷的底線。善易者,君子也。君子立易以占,為人為公者,可求諸于神而設卦占卜;為己為私者,則不占卦,不問卜。古語講:公而無私謂之圣,因公廢私謂之賢,公私兼顧謂凡人,因私廢公稱庸愚,私而無公是蠢人。
三是宅心仁厚,為人謙卑。意思在前已述。
其次,要守好占卜算命的規矩。根據古人的論述,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,我們可以把荀子“善易者不占”的行為規范進一步總結為三條。
一是醫不叩門,道不送卦。有廣義與狹義之分。
廣義的“善易者不占”,是守好“醫不叩門,道不送卦,師不順路,易不空出”的規矩。醫者仁心,“醫不叩門”,追求的是“但愿世間人無病,何愁架上藥生塵”這樣的大公心,大善心,大慈悲心。病家不請,你主動敲門問人要不要治病,很難保證出于公心,反而有點上門推銷醫術的味道,好像希望別人有病一樣。這種情況,王婆賣瓜,自賣自夸,即使送人仙丹,別人也不一定會相信。難免給人中下“無利不早起”的猜忌。善易者也一樣,要有醫者般仁心,堅守“道不送卦”原則,不主動為別人占卜。不能有事無事,見別人有“惑”,張口就道:“來,我給你算一卦”,這樣的好心,施不得,是令人懷疑的,難免有炫耀易術和“以術謀私”之嫌。
狹義的“善易者不占”,是不要為了自己私利而輕易占卜。不能因你懂點易經,就事事提前打卦問卜。別人請你喝個茶,吃個飯,你也起個卦,想看看對方請客是什么心思;別人請你閑聊個天兒,你也懷疑,要起個卦,看對方有什么企圖。這實際是最私利的行為,你即然不相信他人,婉言拒絕之,不去可也,占什么占。這和行醫仍然是一個道理,醫術再高明的大夫,治自已老婆的病,往往治不好,因為私心太重,想法太多,反而容易辯證出錯,施治不好。民間還有一句話:瞎子算的好,怎么跌進枯井里了?就是對這種私利型占卜者的嘲諷。當然,自個兒出門問安全,不在此例。與人合作,防人算計,不在此例。
二是不問不占,不請不禳。
“不問不占”就是“不動不占”,不主動為別人占卜。易與佛一樣,佛度有緣人,易也卜有緣人。因為不問無兆,不動無機,有緣才有感應,問才有兆,動方有機。你有問題,得主動請教,主動咨詢先生。否則,即便相互熟悉,是同學,是朋友,是親戚,也不要主動給別人占卦算命。這不是耍拉子、耍大牌的事,而是牽扯到玄機與緣法的事。比如你懂點風水,去朋友家做客,看出了朋友家風水有問題,但朋友沒有問你風水的意思,只想和你喝酒聊天,就把嘴夾緊,不主動說人家風水長短。否則,你會承負因果,遭遇反噬。對方主動問了,說明機緣到了,雙方之間的信息場、磁場通了,能感應了,這時的占卜、算命,因果就順了,也容易勾通,容易接受信息。
我一同學,官至副廳,是高中同學中最牛的一個。我們倆關系很好,平常只要有閑,老同學就愛來我辦公室來喝茶閑聊,閑諞謊兒。兩人相處了二十幾年,天上地下,什么都聊,惟獨沒聊過算命與玄學的事。甚至連王半仙這樣的玩笑都不開。他知道我會算命,還有名氣。但同學不提,我自然不能王婆賣瓜,自吹算命事。八九年前,老同學遇了黑無常,進去了,被判刑十幾年。他岳父是地方元老,想不通,就約我喝了兩次茶。老領導問我,小王啊,你懂易經,懂命,你們倆人又是同學,為什么沒給他看看八字,提前指點下有啥劫數,讓他有所敬畏,避避禍啊?我說,你女婿壓根就不信占卜算命這玩藝,從來就沒問過算命的事啊。老領導才理解了。這不是我冷漠無情,對同學無義,不主動給老同學看看八字,而是為易的規矩。所以,到今天,我也不知道老同學的八字。
至于“師不順路,易不空出”。我理解,純粹是江湖規矩。儒家叫“易不空出”,道家叫“法不空施”,佛家叫“香不空上”。啥意思?你要舍得啊,不舍不得。紅包啊,卦金潤米啊,送上了。先生才會告訴你趨吉避兇的方法;道爺才會給你禳解;佛爺才會給你念經,開光,超度。因為江湖人、道家、佛門也都是人,都得靠這個吃飯嘛。
有一位干銀行業的,在縣區級行當副職的時候,想換地方,當個一把手,當上了,又想往上扒一級,先后問過我幾次,有無機會,有機會就努力一把,都如愿以償。但那人特別小氣,比清朝的鎮番人還小氣。請我看了多年八字,不是公園,就是馬路邊,墻拐腳,好象做賊似的。從沒正大光明地請我喝過一杯茶。這個人,最初認識,也是我一要好的朋友介紹來的。其實他就把你當了一個江湖算命的,只想白占他朋友的情義,而沒想著與我交朋友。既然是江湖,那就得按江湖規矩辦。所以,我也看在朋友的份上,每次,他問啥,我答啥。多余的事,往后的流年,即便看出啥了,蓋不多說一句。最后,他被調外地,升為另一市行的紀檢書記。升是升了,這個位子卻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,極不滿意,他夢想的,是當有權有勢的行長。過了兩年多,又找我,約到避背處直接問:你看看我今年的運氣如何?我說:禍來了。他才道,攤上事兒了,你看看災有多重啊?我說輕者丟飯碗,重則牢獄。又問,災有多長啊?我說大概三五年吧。就求我想些禳解的法子。我說,道家的禳解術我一竅不懂啊。他說,你那時為啥不提醒一下我啊?我說,那時你正走紅運,更沒問過有無災禍的事啊,我主動說你未來有災,要慎獨,不是給你的心口子上添堵嘛。再說,組織讓當紀檢書記,叫你抓反腐工作,本身就給你敲了警鐘,給了你機會啊。你也不想想,你一個從來沒干過黨建紀檢工作的人,提拔你當反腐敗的書記,是幾個意思啊。他好象恍然大悟了。生活中,好多被明升暗降的人,虛高實低的人,其實都是有事的人,但又是可挽救的人,是組織在救人,但這些人心中,只有名利,不懂政治,不慎獨,不自謹,不洗手,不止口,以如既往,還怪組織沒有重用他,不攤上事,才怪呢。后來,這位朋友的朋友,被判了三年。出來后,又電話約我問事,我說,我已退休了,在外地領孫子,不在本地啊。對方說,那等你回來了再約吧,就把電話掛了。
三是不誠不占,不正不占。
算卦算命得有誠心正意,無誠心,就是閑卦,是非卦。這種卦,往往雙方還沒算完,是非就出來了。有些人請先生算卦算命,愛考人,你先給我算下過去的事,如果算準了,我正式請你給我算下以后和未來。這種考問法本身就是無誠心的表現。考人,只有老師有資格考學生,師傅有資格考弟子,主考官有資格考應試者。你一個陌生人,什么時候成了先生的老師、師傅、主考官了?這樣的卦不算,這樣的命不看,也才是一個合格的“善易者”。有誠心者,即便你不說,算命者同樣會給你算過去,因為過去對了,思路就對了,看法就對了,過去算不對,或許思路與格局看錯了,就要糾正錯誤,調整思路。真錯了,一方婉言謝絕,一方讓另請高明,也就是了,怎么會提前設場子考人呢。
不正不占,意思很清楚。凡是為實施違法亂紀的事,違背良俗公序的事,缺德的事,損人利己的事,報仇的事,詛咒人的事,逃避罪責的事,助紂為虐的事,皆為不正也。遇這樣的事,不占,婉言拒絕。
以上三條,是基本的江湖規矩,到今天,玄學又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,出現了算命熱,AI算命熱。玄學行當又出現了新情況,新問題,但一些邊界和底線是不能碰的。所以,我理解荀子的“善易者不占”,還應該發展,除了以上三條規矩,還有如下六個底線碰不得:
一、不破生死之秘:忌妄斷壽夭。
人的生死乃“陰陽之樞機”。古訓曰:“醫不叩門,卦不送終。”前些日子,臺灣藝人突然死了,被爆某某大師算的神準,實在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。生死涉及“天命”與“承負”,泄露此秘的直接后果,會干擾因果,引發人心理恐慌。有些人貌似心力強大,其實很脆弱。或者,表面上對算命者的話沒當會事,其實,那個死數已在心里種下,致死也不會忘掉。
如一個癌癥病人,大夫說, 你最多只能活三個月。到時節,病人就會乖乖地死掉,不多不少,存活了三個月。
因為你“命”與“無常”的盒子,被大夫打開了,你的心已經被嚇死了,就如你已經親眼看見了薛定諤盒子里的那只死貓,死亡的信息在你的心里已經被確定了,閻王爺就會把你名字上到生死薄上,兌現的時間只有三個月,到時必死無疑。
我一叔老子,生了四個兒子,七十年代,家里窮的很,大的大了,還說不上媳婦。六十幾歲時,縣醫院確診為胃癌,時間不多了。老漢一磆碌從病床上翻起身,罵了一句,老子得的毬上的胃癌啊,罵完就回家了。事實上是膝下四兒,窮的無錢做手術。此后,又活了十來年。
心不死,薛定諤盒子就打不開,就是不確定性。有了不確定性,就有了與命和無常抗爭的希望。但是,有些薛定諤的盒子,早被我們的祖先打開了。一些信息的明確,名義上是先人們經驗的總結,實質是打開的魔合。
比如:“天妒英才”。這個詞已經成了戴著文化基因的檢驗報告。是說,凡天才,狀元,神童,太過聰明的人,二三十歲就功成名就的人,三四十歲前沒吃過苦的人,其實命都不太好,不是壽短,就是中晚年很悲慘。這是不爭的事實。直到今天,我們的科學家中,時不時就有早走的,出車禍的,不管什么原因,“天妒英才”。我的朋友,著名文化學者、作家雪漠就在他《老子的心事》一書中專門談過這個問題,說人還是活得不要太聰明最好。
如果那個專家有興趣,把中國自隋唐實行科舉以來的歷屆《進士登科錄》作個統計,凡一甲的狀元、榜眼、探花,與二甲、三甲的進士作個比較。總體上,一甲人的壽都很短,三十幾,四十幾就死了,五十多已經是比較壽長的了,我手頭,僅明朝這樣的短壽狀元名單,就能拉出一百多位。他們的平均壽命遠比二甲三甲的人短,壽長而又事業好的,終于閣老的,少之又少,倒是二、三甲的命運及壽命,普遍好過一甲。
既然中國人已經說破了這個事,“天妒英才”。那就不要當概率對待,凡一些做出重大貢獻的青年科學家,天才類精英人才,國之棟梁,必須制定休息制度,強行保障其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。因為這類人的天賦的表達在于使命,智慧很高,情商很低,都是工作狂,研究起來不要命,長期加班,長期超負荷,不會愛惜自已,也學不會愛惜自已。
二、不逆倫常之道:忌挑撥親緣。
儒家“五倫”為社稷之本,算命若破壞人倫,有違“天道貴生,地道貴養”的法則。故命書曰:“六親緣分自有定數,術士不可妄改。”不可借算命之名離間骨肉,妄言一些古命書上克父克母、克妻克夫、克子之詞,離間子女與父母親緣,拆散夫妻婚姻。
三、不涉國運朝政:忌窺探龍脈。
國運涉及“天心民意”,術士介入易被視為“妖言亂政”。歷代嚴禁術士推算國運、龍脈、儲君之事。《大明律》明文:“凡陰陽術士妄言國家興亡者,斬。”今天依然有“不可妄議中央”的禁律。故《易經》強調“君子以慎辨物居方”。宋代邵雍《皇極經世》雖推演國運,但始終強調“數中有理,理中有人”,反對剝奪人的主觀能動性。明初劉伯溫雖精于易理,但《燒餅歌》中隱語讖詩皆用晦澀隱喻,避免了直觸皇權的禁忌。
四、不奪人心之志:忌宿命定論。
真正的算命需遵循“天命可測,人事可改”的原則。這與《周易》“窮則變,變則通”的變易思想一脈相承,算命應為“指路明燈”,而非“命運枷鎖”。命書云:“命好不如運好,運好不如心好。”若斷言“注定貧賤”或“必然顯達”,則會陷入武斷和機械宿命論。
五、不貪不義之財:忌趁災斂財。
網上看到一個,在他公眾號自吹自擂,說他算命三十年,最高一例收過43萬,而且,就算了客戶一生財富最大的級別能到多少“億”。平常的收費都在萬元左右。不知道是吹呢,還是騙呢。聽之,讓人驚掉下巴。若非自已是土豪,則他遇的客戶都是土豪。不知道被騙和受騙是什么感覺。算命,不可借“化解災厄”之名索要巨額財物。更不能打著“命不空算”“易不空出”的旗號,對貧困而生活困難者收取卦金命米。傳統命師收入多憑隨緣打賞,若見求測者貧苦,常分文不取,所謂“富者多施,貧者少納”。古語曰:“取非義之財者,譬如漏脯救饑,鴆酒止渴,非不暫飽,死亦及之。”
六、不算生男生女,忌擾亂乾坤。
順陰陽者生,逆乾坤者亡。子女乃天賜之福。大家知道,老天造人是有定數的。一年多少男娃,多少女娃,老天爺心中有數。表面生娃是個人的私事,你生你的,我生我的,沒有人規定你生什么,但老天爺是司嗣之神,門清得很。他不管你個人生什么,他只管總盤子。到年終一決算,如一胎,男女性別比必是107.5(男):100(女);有的地方是108:100。這就說明,冥冥中,這個世界被精心編輯過。讓張三生男,李四生女,也是規定好了的秩序。人為干預,就會嚴重破壞自然性別平衡,引起社會問題,使好多男人打光棍。法律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,算命也如是。一些江湖術士以“調風水生男”為噱頭,大肆斂財,實乃違背天道之事,必遭命理反噬,觸犯法律。
